摘要: 崇明水仙是中国水仙两大品系之一,与漳州水仙齐名。而崇明向化镇又被称为“醉美花乡”,是有名的崇明水仙之乡,拥有全国最大的复瓣水仙花生产基地。在这里,人们1月看花开,3月看花海,年宵花年销量达6万余盆,销往江苏、浙江、山东、香港等地区,向人们递出一张来自生态岛的芳香名片。 水仙是中国十大...

崇明水仙是中国水仙两大品系之一,与漳州水仙齐名。而崇明向化镇又被称为“醉美花乡”,是有名的崇明水仙之乡,拥有全国最大的复瓣水仙花生产基地。在这里,人们1月看花开,3月看花海,年宵花年销量达6万余盆,销往江苏、浙江、山东、香港等地区,向人们递出一张来自生态岛的芳香名片。
水仙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自古深受人们喜爱,也是年宵花中的热门品种。崇明水仙是中国水仙两大品系之一,与漳州水仙齐名。
中国水仙品种分为单瓣和复瓣,相较于市面上常见的多为单瓣的漳州水仙,崇明水仙花瓣层叠绽放、花型饱满、花香馥郁持久,属于复瓣品种,被称为“玉玲珑”。
崇明向化镇被称为“醉美花乡”,是有名的崇明水仙之乡,拥有全国最大的复瓣水仙花生产基地——上海崇明百叶水仙花合作社。在这里,人们1月看花开,3月看花海,年宵花年销量达6万余盆,销往江苏、浙江、山东、香港等地区,向人们递出一张来自生态岛的芳香名片。
点燃崇明水仙复兴“火种”
崇明水仙至今有500多年的栽培史和100多年商品花卉生产史。据记载,崇明栽植水仙可追溯到明万历年,而崇明水仙成为商品花卉,则源于崇明合兴镇北一位叫施谷郎的农民。
20世纪20年代,施谷郎去上海市区走亲戚时,顺手带了一些崇明水仙。路上,一个外国人想买他的水仙。因为语言不通,他伸出两根手指比画,意思是要两角人民币,可外国人居然给了他两美元。拿到钱后,施谷郎大喜,回崇明后,立马从田间河岸挖掘水仙球种植,种植面积300多平方米,当年试销便获利。随后,周边老百姓纷纷前来取经,到20世纪30年代初,施家宅20多户人家都种上了崇明水仙,面积近300亩。因为家家都有花厢,种植的农户都姓施,施家宅便被大家称为“施家花厢”。
此后,来自“施家花厢”的崇明水仙名声大噪,最繁荣时,不仅销往上海、南京、北京等地,还远销海外,与赵家菊花、俞家康乃馨、林家小盆栽并称为上海花卉四大家。然而,由于战乱等原因,崇明水仙产业经历数番起落后陷入萧条,崇明水仙也逐渐无人问津。
直到2002年,在崇明水仙濒临灭绝之际,“施家花厢”第三代传人施克松和儿子施豪决心复兴崇明水仙,开始挨家挨户收集水仙种球。收集到2500斤种源后,父子二人从3亩地开始进行提纯复壮。施克松根据其父亲传授的水仙传统栽培技艺,结合到漳州与当地花农交流的种植经验,形成了一套适合崇明水仙的栽培技术,并于2009年成立了上海崇明百叶水仙花专业合作社。2011年,经过多年的繁育,崇明水仙种植面积达到170亩,正式上市销售。
合作社申请注册“施家花厢”牌商标,打出“崇明水仙百年世家——施家花厢”的招牌,曾经闻名遐迩的崇明水仙重回市场。
如今,崇明水仙是上海唯一获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地理原产地标志和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双地理标志”的特色花卉,“崇明水仙传统栽培技艺”也被列入第六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打造现代化的水仙产业
随着崇明水仙产业的发展,崇明水仙聚焦种源的保护和繁育,推动培育技术迭代升级,实现产量和品质的双提高,并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崇明水仙花期调控和促花技术集成”“崇明水仙提纯复壮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研究”“崇明水仙新栽培模式及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等获上海市科委科技成果认定。
上海崇明百叶水仙花专业合作社致力于崇明水仙的育种扩繁,研发确立崇明水仙标准化栽培技术,实现规模化种植,以优质的产品赢取好口碑。要让一颗崇明水仙种球成为商品球,需要经过三年的培育,当年10月左右播种,翌年6月上旬挖出,第二、三年种植前通过“阉割”技术将种球内的侧芽全部挖除,只保留中央主芽,让球根长得更大,同时对商品球运用“催花”技术,将侧芽上的叶芽转化成花芽,使崇明水仙一支花箭上能开出8到10朵花,花香浓郁,花期将近3周。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丰富品种,合作社与上海交大农学院合作,引进了多个水仙品种进行试种,例如“上农”系列。此外,崇明水仙在生产上基本实现机械化,在开垦、筛选种球、收获等环节做到“机器换人”,提高生产效率。
近年来,崇明水仙在中国台北国际花卉博览会、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第十届中国花博会、2024年新春农产品大联展线下展等展会上频频亮相,凭借素洁的花色和优雅的花型,获得多个奖项,受到一致好评。崇明水仙不仅在上海,更是走进了浙江、江苏、山东等多地花市。2023年,崇明水仙首次出现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获得来自香港的订单,进一步打开市场。
当前,崇明水仙销售产品以盆景、鲜切花为主,分为走批发市场的大众化产品和走零售市场的高端礼品花。为了打响品牌,提升崇明水仙附加值,在今年的年宵花季,该合作社定位中高端路线,推出了“五福临门”“六六大顺”“八仙过海”“中国梦”等多个型号的水仙盆栽礼盒。同时,合作社拓宽销售渠道,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加强与电商的合作,今年首次在盒马、叮咚买菜等平台上架水仙鲜切花,日售出量约2万支。
绽放“花卉经济”
如今,作为颇具亮点的崇明地域特色花卉产业,崇明水仙“一朵花”的文章正越做越大。围绕高质量打造崇明水仙产业,向化镇与上海大展建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了产、销、研一体化的上海向芯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瀛北花港”品牌。
向化镇通过“集体经济组织+社会资本+农户”的多方合作机制,以向阳镇北港村作为试点,带动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种植水仙花,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农民致富增收。探索“水稻水仙”轮茬种植、林下种植等新型种植模式,扩大崇明水仙种植规模。同时,崇明百叶水仙花合作社实行“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免费为周边农户提供籽球种植,来年再根据标准回购种球,农户种植一亩地可有大约在6000到8000元的收入,既拓宽了农户增收渠道,又实现了崇明水仙扩繁。
目前,崇明水仙的种植规模已超过700亩,拥有上海唯一的百亩种质资源保护基地。在保护种源和扩大规模的同时,向化镇依托科研院校、企业合作,延长崇明水仙产业链,例如研发调制崇明水仙香精,开发香水、香皂、香薰等深加工产品,创建“崇明水仙米”等农产品品牌,研发崇明水仙新品种。
3月,在向阳镇北港村,将有百亩水仙花海盛开,吸引市民前来赏花游玩。以花为媒,向化镇将崇明水仙产业与本地特色产业结合,打造水仙文化旅游节、崇明水仙文化展示馆等项目,举行花卉游园、水仙雕刻比赛、卡通IP形象打造等活动,提升水仙文化传播力,持续探索农旅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让崇明水仙真正成为“乡村振兴花”“共同致富花”。
版权声明:除特别声明外,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